我本身並沒有在路跑,不過在籃球運動之中,我在訓練自己的體力會利用三千公尺的限時跑來訓練,當我的限時跑跑不到15分內的時候,我就會判定我體能不足…
當兵的時候最好記錄是11:50,有次大概有快半年沒跑,竟然跑到快18分鐘(當然沒很用力跑啦),嚇死我的毛!
這個運動網站好像經營的不錯,就拿幾個重點來分享囉!
------
l 跑友因為查詢資訊點過來,臉書粉絲團再運用分享跟comment的功能,當很多人按讚,他們的朋友就會看到並再去分享
l 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個擁有各式運動資訊的網站,透過運動,讓台灣人更健康。
l 二○一一年七月成立的運動筆記,現在已成為台灣最大的跑步網站
l 臉書粉絲專頁也有超過三萬四千人按讚。
l 不花大錢做宣傳,全靠跑友們的口碑行銷來經營。
l 運動筆記的創辦人張義與姚焱堯的背景也大不相同。張義是媒體人,曾經在聯合新聞網、雅虎奇摩擔任網路編輯;姚焱堯是科技人,專長是軟硬體平台的建置,一個懂內容,一個懂網站建置,兩人專長剛好互補,讓運動筆記有很好的開始。
l 動機:「那時候就覺得,跑步有很多的知識其實在台灣找不到。」張義提到,常常邀人來一起跑步,總會有人說不行,因為跑步會傷膝蓋。「我們就覺得很奇怪,到底為什麼有些人跑步膝蓋會痛?有些人跑一輩子都不會痛?我們發覺台灣沒有這樣子的一個內容。其實在國外,像是美國的Runner's World,這是全球最大的跑步雜誌網站,有非常多關於跑步的資訊,所以我們就一直在想說,要不要自己做一個網站?」
l aggregation,我盡量不去產生內容,我的belief( 信念)是這個世界上不缺內容,缺的是整理過的內容。所以我們大部分的東西不是自己寫的,而是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做整理、整合,如果實在是找不到,沒有這方面的資訊,我們才去翻譯,才自己去寫。
l 運用網路工具與社群的特性。張義舉例,有很多人有足底筋膜炎的問題,又或是有人問該不該買裸足鞋?「當你去查這些資訊的時候,我們有非常多相關的資訊,自然我們的東西就會跳出來,他就會點過來,我們再運用臉書的分享跟comment,很多人按讚,所以這些已經找到我們資訊的人,再透過臉書的分享功能,讓他的朋友看了他的東西再去分享。」
l 「所以我們做的東西很簡單,提供好的內容,讓別人來找我們,再利用臉書散播出去,所以我們的marketing
cost( 行銷成本)幾乎是零。」
l 「我希望來的人都是真的對跑步有興趣的人,所以我們送也是送跟跑步相關的東西,像是送跑步的書。」
l 「我們的定位是台灣跑友的入口網站,我如果做到這件事情以後,我再來談錢;我如果根本沒做到這件事情,就表示錢我去找,也找不來的。我如果做到這件事情,錢會來找我,這是我們的belief……所以以目前來講,business這塊還不是我們的重點,我們的重點還是在如何經營好的內容跟服務,滿足跑友的需求。」
l 找特約攝影到各大馬拉松比賽場拍下跑友們的英姿,光是去年的台北富邦馬拉松,就出動十幾位攝影師,照了將近六萬張照片。「對我們來講,這是一個服務,因為我們觀察到,其實跑友是被這些賽事在driven( 掌控)的,也就是說,跑馬拉松的人,一年要跑三、四場馬拉松,為了這三、四場可能要做很多的準備訓練,甚至可能要訂旅館、訂車票,基本上是被大的賽事所driven年度活動。」
l 跑友們參加馬拉松比賽在乎的就兩個東西,一個是照片,一個是跑了多少成績,「你想想去跑步的話,有一張跑步的英姿,我會不會很爽?如果不要錢會不會更高興?而且只有你跑步,有你的照片你會來看,另外一個對跑步沒興趣的人,他不會要這樣的東西。所以我的效率很高,提供的服務完全針對網友的需求。」
l 知識型的文章特別受歡迎,像是教人如何正確的跑步、有效率的跑步。舉例來說,跑步到底該腳掌著地還是腳跟著地?或是該不該穿裸足鞋?
l 賽事評鑑服務,邀請網友上網評分,像是國內最受歡迎的幾個馬拉松,如台北富邦馬拉松得到二‧七分( 滿分五分),高雄國際馬拉松得四‧○分,新北市萬金石國際馬拉松得到三‧三分、太魯閣峽谷馬拉松三‧三分。
l 追求健康,跑在政府前面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