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學生練籃球,是為了要靠籃球賺錢嗎?」
這是筆者常常聽到放棄籃球的一些話時,心中的想法,我最常聽到的理由就是,「籃球不能當飯吃」,意指沒有錢賺的意思,而更深的一層講,是他們認為賺不了「大錢」,或是賺「大錢」的機會太渺茫了。
我們人生有很多時候,很多事情,做了賺不了錢。
吃飯、睡覺、聊天、倒垃圾、上廁所,
唱歌、出遊、喝酒、抽煙、打電動,
還有很多活動,除非是拿來當成競賽或職業,不然你絕對是賺不到錢的。
那怎麼談到學生運動員,他們日後的出路時,大家都在看錢呢?
為什麼這些學生球員,他們的出路就是籃球呢?
許時清教練說:「在HBL這個舞台的過程中,還是要回到教育,心理素質和人格特質的養成,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,在這個舞台中也許有新聞、有媒體,但也不要忘記,你如果不打球你也只是一般人,你放的下那個光環嗎?」
萬分同意的同時,我好奇的是,你甘心成為一個「你不打球只是一般人」的人嗎?
我們應該要成為「就算不打球,我也是個很厲害的人」,不是嗎?
兩把刷子,要你除了自己喜愛的項目之外,還要有個一技之長。
筆者進入社會之後,體認到的是,有沒有學習到很多課本之內的事,並不是最重要的事,而是學習怎麼對一件事情專注、努力、付出,怎麼對一個人好好的溝通、互動,他就能在這個社會好好的活著。
現在的Costco老闆、展逸行銷的老闆、贊助政大老闆,這些人都是籃球員出身,同時他們也擁有專注與溝通的能力,造就他們日後的成就,這絕不是課堂上的課本學得到的。
我認識的一些打球HBL球員朋友,也有的正從事著親戚朋友介紹的工作,每天努力打拼。
所以有人說:「這些球員十年後不知道何去何從」
我想補充一下,這些「只會打球」的球員十年後不知道何去何從
為什麼他們「只會打球?」是球員的問題?還是社會的問題?
為什麼我們讓他們覺得「只會打球」是學生該做的事?
為什麼我們知道問題而不去了解、面對、解決問題?
這幾個問號,已經存在臺灣幾十年了。
這是筆者常常聽到放棄籃球的一些話時,心中的想法,我最常聽到的理由就是,「籃球不能當飯吃」,意指沒有錢賺的意思,而更深的一層講,是他們認為賺不了「大錢」,或是賺「大錢」的機會太渺茫了。
我們人生有很多時候,很多事情,做了賺不了錢。
吃飯、睡覺、聊天、倒垃圾、上廁所,
唱歌、出遊、喝酒、抽煙、打電動,
還有很多活動,除非是拿來當成競賽或職業,不然你絕對是賺不到錢的。
那怎麼談到學生運動員,他們日後的出路時,大家都在看錢呢?
為什麼這些學生球員,他們的出路就是籃球呢?
許時清教練說:「在HBL這個舞台的過程中,還是要回到教育,心理素質和人格特質的養成,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,在這個舞台中也許有新聞、有媒體,但也不要忘記,你如果不打球你也只是一般人,你放的下那個光環嗎?」
萬分同意的同時,我好奇的是,你甘心成為一個「你不打球只是一般人」的人嗎?
我們應該要成為「就算不打球,我也是個很厲害的人」,不是嗎?
兩把刷子,要你除了自己喜愛的項目之外,還要有個一技之長。
筆者進入社會之後,體認到的是,有沒有學習到很多課本之內的事,並不是最重要的事,而是學習怎麼對一件事情專注、努力、付出,怎麼對一個人好好的溝通、互動,他就能在這個社會好好的活著。
現在的Costco老闆、展逸行銷的老闆、贊助政大老闆,這些人都是籃球員出身,同時他們也擁有專注與溝通的能力,造就他們日後的成就,這絕不是課堂上的課本學得到的。
我認識的一些打球HBL球員朋友,也有的正從事著親戚朋友介紹的工作,每天努力打拼。
所以有人說:「這些球員十年後不知道何去何從」
我想補充一下,這些「只會打球」的球員十年後不知道何去何從
為什麼他們「只會打球?」是球員的問題?還是社會的問題?
為什麼我們讓他們覺得「只會打球」是學生該做的事?
為什麼我們知道問題而不去了解、面對、解決問題?
這幾個問號,已經存在臺灣幾十年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